健康营养食疗药膳养生食谱四季饮食中医文化养生看点
冬病夏治中医养生

什么是针灸疗法?针灸疗法的治疗原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9-11-04 20:09:32 整理: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 点击:

 【问】什么叫针灸疗法?它的治病原理是什么?也就是说,它没有用一点药物,为什么能治病?什么叫“经络”、“经络系统”和“经络学说”?

【答】所谓针灸疗法,就是利用“针”和“灸”的方式来治病的方法,总称“针灸疗法”,研究“针灸疗法”的科学就叫“针灸学”。

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一种特有疗法。它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因为它也完全是以中医的基础理论发展起来的,所以它也是中医学里的一个分科。又因它的治疗面很广,凡是内、儿、妇、外、眼、五官等各科的病大部分都能治,所以它又是中医学里的一个大科、专科,因此又叫“针灸科”。(有人常将“灸”误写为“炙”,应注意区别)。有人曾认为针灸疗法是属于中医学之外的小疗法或小科,那是一种误解。又有人认为它完全等于西医的“理疗”(物理疗法),这只对了一半。对的是针灸疗法的确是属于物理疗法的范围;不对的是它是基于中医的基础理论的,离了这个理论,便成乱针乱扎,不成“疗法”。而西医的“理疗”是用西医学的理论为基础的,比如神经学说等等,离了这个理论,也不成所谓“疗法”。在中、西医理论没有真正结合之前,也慎勿相混。

先说什么叫“针法”。就是利用一种叫“针灸针”的针刺入人体一定部位(叫“穴位”),以达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这个针具古代最早的时候是用有锋棱的石块制成的,用它的锋棱刺激穴位。这时应是石器时代,人类还没有金属工具,所以古书上又叫“砭石”,由此可见这个疗法历史的久远。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铁器时代,就有了金属的针,但它易生锈,所以后来又发展为在上面镀上银或用银铁合金以防锈及增强硬度,这就是“银针”的由来。到了近代,不锈钢问世了,于是就有了细而硬的不锈钢针。现在也有在针柄镀上银的,所以也可仍叫“银针”。另外,大约是因为“银针”的名称沿用已久,已是深入人心另具魅力了吧,特别是我国的针灸疗法又已远播海外走向世界,所以人们又常常用“小小银针”来统称和形容(形容它小而疗效高)我国特有的针灸疗法。在这个基础上,又由于治疗目的和方法的不同而派生出许多针法来,如割治疗法、皮肤针疗法、腕踝针疗法以及用电的电针疗法、激光疗法、头针疗法等等。这些疗法不断发展,有的已形成完整独特的新疗法。它们也和“体针疗法”(即原有用全身穴位的针灸疗法)一样可医治全身的各种疾病。但是请注意:它们疗法虽多,但基本上都是以“经络学说”为基础派生出来的。如果离开这个基础,乱扎乱针是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的。

再说“灸法”,就是将一种叫艾叶的中药制成“艾绒”点燃后,以烧灼皮肤刺激穴位来治病的一种方法。它也因所用方法及目的不同而分直接灸、间接灸、艾卷灸等等。

  【问】针灸疗法治病的原理是怎样的呢?

【答】这个道理详细说来是这样的:当一个人在健康的时候,他的身体的功能(即调整全身平衡的能力)是“天生”自我平衡的。比如饿了会找饭吃,渴了会找水喝,冷了会蜷起身体以减少体温的散失,热了会自动出汗散热,等等。但是当机体受内外因素的侵害或影响而超出或失去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时,他就病了。这时如果从药物疗法观点看,那么病人就要用药物来治疗了。但是如果从针灸疗法的观点来看,那么就可用针灸疗法。这时针灸医生在给你看舌、诊脉等(即前述四诊八纲)辨证论治并在你的患处及其他部位体表检查之后,就在你的体表有关穴位施以针或灸的方法,很快你的病就好了。奇怪,这医生没有用一点药就好了。是“碰巧”好的?不,是治好的。因为中医古书的经验里“经络学说”告诉我们:当人们得病了,这时就会在体表一定的部位出现一定的“反应点”(即有痛、胀、麻等感觉的点),这时如果在这些“反应点”上或古医书上的经验,按“经络学说”的规律在另外相关的穴位上加以针、灸的刺激,只要这个刺激的部位、方式、刺激量等等都“恰到好处”了,机体功能一平衡,病就好了。这就是针灸治病的简单原理。为说明此理,又举例如下:有一病人,他本来身体是健康的,几年前因饮食不慎又加情绪不好而得了胃痛的病。这次病又犯了,来看针灸科。主症是上腹部隐隐作痛,中医叫“脘痛”(脘,上腹部)。病人脘痛隐隐,喜热喜按(即喜欢用热的东西按压脘部),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薄,脉象细弱等等。经过“辨证”,属中医“脘痛病”里的“脾胃虚寒证”。除此之外,针灸医生还要在病人脘痛处及四肢、背部等有关部位进行触摸诊查,找出哪些穴位有“反应”(这种检查方法叫“经络诊”)。然后医生就根据以上诊查结果,根据“经络学说”的道理在这个病人的上腹部、背部及四肢相关的穴位,比如中脘、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等穴上,用针或灸的方法给病人以“恰到好处”的“温热”法刺激。一般叫病人一日来一次,三至五次一个小疗程。几个疗程之后,病人经过这么针灸来回一刺激,机体通过自己的功能调整,功能恢复平衡,病就好了。这个调整刺激的作用,中医叫做“疏通经气”,如以西医观点说,可能大部分是通过了神经系统的反射调节作用。老百姓则通俗地叫“通了血脉”。现将这原理写成简表如下:

  【问】经络学说是谁发明的?

【答】这个学说和系统不是几个人特别聪明,一夜醒来突然创立的,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集体的经验结晶。一般认为是这样的:在古代,有的人病了,开始时无意中被石头或其他有锋棱的东西碰触了一定体表的部位时,结果发现原有的病却意外地好了。又比如有的人患了胃痛,除了本能的按揉痛处局部之外,又在无意中碰触了膝下现在叫“足三里”穴的皮肤,受了刺激之后,病却好了。于是由无意的发现变成了有意的重复及经验的积累,别人也照样用,结果都大多有效。于是确定下来,对大家说:用东西去触碰“足三里”这个地方是能治胃痛的!后来又发现它能治腹部痛的病,特别是不断发现有许多穴位也有相似的治疗作用,于是又将这些相似作用的穴位联结成一条“线”。这些“线”后来就定名为“经”,也叫“经脉”。又由于不断有意的探索,发现其他系统也有可治相同疾病的穴位,它们也连成了“线”而成另一条“经”。这样又经过了许多岁月,又不断发现并证实了许多“线”而有了许多“经”或“经脉”。例如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疗咳嗽、哮喘等病的穴位,将它们连成“线”,便叫它“肺经”……后来又将这些经脉结合中医学的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气血等内容加以归纳整理。按照它们各自的功能、部位、内外表里以及与内在脏腑功能的关系等等内容加以归纳整理。于是就有了叫“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等的所谓“十四经脉”。举其中的“足阳明胃经”为例:就是说长期经验证明,分布在足(指下肢)并由此沿着“阳明”部位(指下肢“阳”侧面之一)上行直到面部这条经脉上的穴位,除了都对局部病有治疗作用之外,还对内脏中医所说的“胃腑”有治病的功能。后来凡是遇到中医所说的“胃”有病时,首先选用这些穴位针灸,可以得到明显的疗效,所以就将这一条“经”叫“足、阳明、胃经”了。其他各经也是这样,不一一枚举。最后又将它们总括整理起来,反复验证,便成了我们今天所学到的“经络系统”和“经络学说”。

但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1)这些经脉的分类和编排等等都不是凭哪个人的主观意志编造出来的,它是建立在无数实践经验基础上,经过千百年的探索验证、提炼、筛选之后的宝贵经验的结晶。遥想这漫漫的以往岁月,我们的祖先该是付出了多大的艰巨劳动和心血!身为炎黄子孙,我们怎能不倍加重视并大力发扬呢?!(2)要明确,上述“经络系统”、“经络图”,虽然图上画着经络的“线”,但事实上是看不见的,那“线”只是一种针下感觉的路线,所以只叫“经络感传现象”。直到目前,针灸医生也只是用了这个现象在调节治病(这个感传现象就是针下穴位的酸、胀、麻、重、电击感等感觉)。所以目前说它只是一种“功能反应”。至于这个功能反应的实质是什么,目前还无定论,还在大力探索之中,也可能是西医解剖学里可见的神经、血管、淋巴管以及其他体液调节系统的“综合反应”;也可能是我们现在知识还不知道或不能解释的东西。正如埃及的金字塔,东西明摆着,但古人当时是如何建成的?也未得到解释一样,它可能也是建筑学里的另一体系的杰作。

  【问】经络学说里的“络”又是什么呢?

【答】中医书上说,经与经之间相联结的就叫“络”,又说它没有特定的穴位,即没有单独的治疗作用。因此这“络”也只推想是经与经之间联络的通道罢了(中医学常常有这样的在事实基础上的臆想推断,这也是值得注意的特点)。但根据古医书上的描述,它又像是表浅静脉,如《灵枢经脉篇》中有说:“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即说经脉是在肌肉之间,深而不见的,浮在皮下可见的,就叫“络脉”。可以推知,因为古人当时没有发现明确的血液循环系统,但又觉察到全身功能以及经与经之间功能又是整体相关的,又说经络是气血环流的通道,而表浅静脉又是“浮而常见”(浮在表面可以看见)的,碰破了又真有血液流出的。因此便确认了这“经络系统”就是气血流通的通道,经络系统也就成了所谓“内联脏腑,外络支节”的系统了。其实,从现在的理解,从实质上说,中医的“气”,除了也指空气的“气”以外,大多指的是机体的功能表现;“血”,除也指“血液”之外,也包含机体许多的一些实质性的物质。所以“经络系统”也非血管系统,而是一种功能系统的概括描述,因此它的“气血流通的通道”用西医观点看也是不能解释的。就比如说是“气”的通道,血管里还能有空气?那不成了气“栓”,那还行?……这些都是中医学只讲功能不讲实质的缘故。

 

 【问】那么“经穴”的“穴”是什么?它的实质是什么?

【答】穴者孔洞之义也,中医书说它是“气血流注”的地方。所以又叫孔穴、气穴、输穴、腧穴、穴道,直到现今一般又叫“穴位”。总之,是气血流注的孔洞。其实这又是古人臆想的附会描述。古人很可能认为,既然经络既是气血流通的通道,又是内属脏腑外络支节的,穴位又是最敏感的地方,那么气血必在这些洞穴出入无疑了。现在知道,穴位实质上是经络系统上的一个“反应点”、“反应区”或“刺激点”、“刺激区”。它们除了有一部分确实在关节等处的洞穴之中以外,有许多也不全在洞穴之中,这又是中医学一贯地只见功能不见实质的臆断说法。比如上面说的“络”也是如此。那么,是否可说中医的经、络、穴等等都是自说自话地臆断出来的?不是,这里又是一个前提:就是古人先在实践中发现了,然后再用它的既有理论来套用解释的。所以应该从实质上去理解它,然后换成现代语言的叙述。比如说“穴位”是一个“反应点”或“刺激点”,就说到本质处了。(至于“反应区”或“刺激区”是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发现疾病越重,相关的穴位的反应就越大而广,比如足三里穴,平时只一个指面大小,但当急腹症时常可扩大成一个“区”,这也许就是有时不要针灸医生也可一针愈病的道理。)

  【问】上面一再说经络系统、经络学说的重要,那么在现代科学里它到底是什么呢?

【答】的确,在古医书里,经络只在图上画着或在“铜人”(铜制人体的立体模型,制于宋朝)体表刻着,肉眼是看不见的,以前医生们也只是这样用着。那么,这“经络系统”的实质在现代科学里到底是什么呢?能不能找出来给大家看看?这个问题,到了近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些有志之士更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答复曾经是:

(1)血液循环系统,即说它是血管,因为古书说它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嘛!结果在西医的解剖刀下发现一部分是血管,但有的又不是,所以不对。

(2)是神经系统?因为凡是穴位,在针灸针扎下去时都有酸、胀、麻、重、电击样感觉,这些也正是神经系统的反应。而且还和西医学的“海特氏带”神经现象也很相似。但遗憾的是,在解剖刀下所见,也还有很大部分并不符合,特别是一些经络的感觉传导现象的通路也有许多是不符合的,所以又不全是。

(3)是淋巴系统?事实证明,更只是小部分相符,所以就更不是了……那么,说了半天,到底是什么?答复是:目前看来,还不能得出很明确的结论,还在大力探讨研究之中。但目前就笔者所知总的印象是:

(1)经络系统是我国前人早已从“感传”角度上发现并已充分利用了的完整的功能系统。它的这种功能可能就是西医学里所知的神经、血管以及各种体液调节机制等各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

(2)因为在西医现有的解剖刀下还没有找到完整的经络系统,所以有的人认为:用现代西医解剖学方法去找经络是一种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错误……看来为近代医学做出重大贡献的解剖学也有它的适用范围……经络的实质可能是人类感觉器官以外的客观存在(意即一个不是现在解剖学所知的另一个系统)。

(3)也有不断报道称已经找到了经络形态学的实质,但似尚未完全统一认识。

笔者领会,经络系统肯定是存在的,至于它的存在形式,还没有得到人们的一致认识,但最起码它是一个完整的功能系统。因为这也正是中医学“重功能、轻实质”的特点。但话说回来,功能、实质是一个机体生命的两个方面,既有功能,必有实质。作为一门科学,在充分使用功能的同时,实质当然也应该去找的。

不论如何,由上可见,经络学说的研究确是十分重大而引人深思的。因此很受对此有识之士的重视,认为经络系统的实质如果一旦得到现代科学的阐明,那么它将引起整个医学乃至其他科学的变革,例如钱学森同志在全国中医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发言中曾说:“研究中医要用最前沿的科学技术,其成果将反过来改造现代科学。经络研究正属其中最有希望的问题。”又如着名生理学家、经络研究名家孟昭威也曾说:“我早已认为,经络本质的阐明是若干个诺贝尔奖金级的问题。”(见《中国针灸》1985年第3期36页《〈国外对经络问题的研究〉一书读后感》)所以说,经络研究的前景是十分诱人的,它在等着我们去研究探索!

中华养生站推荐:更多与 相关的知识,请关注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公众微信号:快乐每一天分享,健康养生专家在线为您解答问题,也可以长按右边二维码快速关注!
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公众微信号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对中医科研工作的看法和建议,如何培养中医从业人员
中医科研,笔者除曾参加过经络学说、“经络感传现象”等课题的研究之外,其他参加的不多,经验很少。但通过长期临床接触和思考,结合文献[详细]
关键词 
蹲马桶时 为什么不能蹲太长时间 真的会引起痔疮吗 不妨了解下
说到排便,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排便的时候,能够把毒素排出体外,作为人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每天排便1—2次都是有助于健康的。[详细]
关键词痔疮 
女人减肥 , 少吃不如少说
所有的女性,都希望拥有苗条的身段,于是常常通过节食、少吃饭来减肥。但却没有意识到,不吃饭,脾胃就无法工作,相当于一台失去运转[详细]
关键词减肥 
胃气不降,呕吐,便秘,中医泰斗张锡纯开了一个方子,覆杯而愈
人们常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在现实生活中,还真是如此。大城王氏夫妻,由于家庭贫寒,生活之中不如意之事实在太多,王氏的妻子本来脾气就[详细]
关键词胃气 
赤小豆是个什么豆,让仲景用在了经方里?
赤小豆是个什么豆,让仲景用在了经方里?[详细]
关键词赤小豆 神农本草经 
唐代医家王冰与《次注黄帝内经素问》
王冰少年时爱好“易老之学”,讲求养生,钻研医学,尤其喜欢《黄帝内经》。自天宝九年(750)至宝应元年(762),历时十二年之久,以南北朝的全[详细]
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出现的“曲池”
现代研究表明,刺激曲池穴,可见空肠、回肠的蠕动有即时性改变,蠕动弱者增强,强者减弱。进一步观察阑尾炎患者,在刺激曲池穴的情况下,X线[详细]
点击查看更多
节气养生
猜你喜欢
大寒养生
联系我们 | 男人养生 | 养生运动 | 女性养生 | 老人养生 | 饮食禁忌 | 中医养生 | 饮食禁忌 | 食疗药膳 | 穴位养生 | 养生小常识 | 养生之道 | 冬季养生 | 生活保健
Copyright cny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0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