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营养食疗药膳养生食谱四季饮食中医文化养生看点
冬病夏治中医养生

月子食谱第二周:收缩内脏阶段

更新时间:2018-12-14 16:39:32 整理: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 点击:

 顺产者本周不喝生化汤和养肝汤。

 2  收缩内脏阶段 调理餐

日期

时间

1

2

3

4

5

6

7

早餐(07:30)

空腹喝生化汤(100ml)[剖腹产喝2周,顺产喝1周]

 

麻油腰花

黑木耳腰花

山药腰花

丽身腰花

红萝卜腰花

药膳腰花

杜仲腰花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黄花菜蛋花汤

八宝粥

花生瘦肉粥

红薯瘦肉粥

芝麻小米瘦肉粥

虾干紫菜粥

皮蛋瘦肉粥

 

红豆汤

红豆汤

红豆汤

红豆汤

红豆汤

红豆汤

红豆汤

 

美颜茶

美颜茶

美颜茶

美颜茶

美颜茶

美颜茶

美颜茶

早点(10:00)

红豆汤(放红糖) 

 

美颜茶

午餐(12:00)

空腹喝生化汤(100ml)[剖腹产喝2周,顺产本周不用喝]

 

红萝卜猪心

山药木耳排骨

润颜猪心

山药药膳牛肉

杏鲍菇肉丝

膳食排骨

竹荪莲子猪心

 

双菇绘芙蓉

丝瓜炒鸡蛋

香菇炒鸡蛋

韭菜炒鸡蛋

韭黄炒鸡蛋

平菇炒鸡蛋

金针菇炒鸡蛋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玉米排骨汤

舒心黄豆蹄花汤

海带排骨汤

芸豆排骨汤

花生蹄花汤

山药排骨汤

土豆排骨汤

午点(15:00)

台湾油饭

 

水果

 

养肝茶(顺不用喝,剖腹产喝2周)

晚餐(17:00)

空腹喝生化汤(100ml)[剖腹产喝2周,顺产本周不用喝]

 

核桃仁肉丁

金针菇肉丝

西兰花肉片

百合炒虾仁

归花猪心

海鲜烩豆腐

茭白炒肉丝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时蔬

 

首乌鱼汤

枸杞鱼汤

干杯鱼汤

香菇鱼汤

麻油鱼汤

大全鱼汤

通草枸杞鱼汤

 

薏仁饭

薏仁饭

薏仁饭

薏仁饭

薏仁饭

薏仁饭

薏仁饭

晚点(19:00)

红豆汤(放红糖)

 

美颜茶

2周主要增强骨质和腰肾的功能,恢复骨盆,每天吃炒腰子;前2周一定不能吃大补大热的东西,经过生育非常虚弱,这时候大补不但吸收不到精华,且只会长膘,热性的食物对奶水也不好,宝宝吃了容易便秘;

1. 所有肉食可全部换成麻油腰花或山药腰花,所有鱼汤可全部用一种,主食可全部用薏仁饭,其它替代品可有空时做来调剂口味。也可早餐将腰花换成2个煮鸡蛋,午餐吃腰花(每天必须吃一次腰花)。

2. 糯米粥里本周依然不放桂园,放红糖的自第11天起开始减量,自第三周起完全禁用红糖。

3. 任何菜依然不能放盐和味精(不仅损害宝宝没发育完全的肾脏还不利于排毒排水),不能放醋(醋会使骨质变软),不能放酱油(道理同盐)。

4. 2周依然避免吃青菜和水果。可吃点胡萝卜。任何冷的食物都要加热后吃,否则不利于子宫归位,不能刺激肠胃;

5. 用麻油炒菜,麻油有削减脂肪的功效,比一般食用油不长脂;

收缩内脏阶段

小提示:

1、本周多吃猪腰有益于腰肾的恢复,但依然不能吃大补大热的食物。

2、本周第四天起,开始逐渐减少红糖的添加量,到第三周完全停止。

3、任何菜都不要放盐、味精、醋和酱油。

4、本周开始添加蔬菜,每次少量,但是不要吃水果。

5、不能吃刺激性食物。

中华养生站推荐:更多与食谱 月子食谱 收缩内脏 相关的知识,请关注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公众微信号:快乐每一天分享,健康养生专家在线为您解答问题,也可以长按右边二维码快速关注!
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公众微信号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月子餐:豆腐鲫鱼汤烹饪步骤及食用宜忌
鲫鱼豆腐汤算是一道普普通通的家常菜啦,但是想要做出看似清淡却口感香浓的豆腐鲫鱼汤,却不一定每个人都会做,赶紧跟我学[详细]
关键词月子餐 豆腐 鲫鱼汤 
 月子餐第二周食谱,以收缩内脏为主
月子餐第二周食谱,以收缩内脏为主[详细]
关键词食谱 
月子食谱第二周:收缩内脏阶段
月子食谱第二周:收缩内脏阶段[详细]
月子食谱第一周:代谢排毒阶段
月子食谱第一周:代谢排毒阶段。第1周主要是要把多余的水分和毒素以及恶露排出体外,每天喝生化汤,吃麻油炒猪肝。注意不能喝水、牛奶[详细]
关键词食谱 月子食谱 代谢 排毒 
点击查看更多
节气养生
猜你喜欢
大寒养生
联系我们 | 男人养生 | 养生运动 | 女性养生 | 老人养生 | 饮食禁忌 | 中医养生 | 饮食禁忌 | 食疗药膳 | 穴位养生 | 养生小常识 | 养生之道 | 冬季养生 | 生活保健
Copyright cnys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医养生知识_中华养生站 版权所有 鲁ICP备160404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