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按照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总结出最形象的“二十四节气”,这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大智慧。因为中国是一个最古老的农业大帝国,气候对靠天吃饭的中国人太重要太重要了。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阳历确定的,和农历一点关系都没有。
二十四节气里面,最重要的是“二分”、“二至”、其次是“四立”。
一,春分
二分,指春分、秋分。先民们发现在春天的某一天,白天和夜间的时间一样长短,把昼夜平分了,所以把这一天叫做春分。同样,先民也发现了,在秋天的某一天也是昼夜平分,就把这一天叫做秋分。“分”,在这里是“平分”的意思。
二,立春
四立,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是“确立”、“将要”的意思,在时间上是“模糊概念”,不是很准确,但是差不多。
以立春为例,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千差万别,不可能在同一天进入春天。立春时节,天气明显转暖。
A:中间隔了几天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我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
春分后,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气温则继续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这段时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气温华南北部多为13℃至15℃,华南南部多为15℃至16℃。高原大部分地区已经雪融冰消,旬平均气温约5℃至10℃。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等河谷地区气温最高,平均已达18℃至20℃左右。南方除了边缘山区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种,植树造林也非常适宜。但是,春分前后华南常常有一次较强的冷空气入侵,气温显著下降,最低气温可低至5℃以下。有时还有小股冷空气接踵而至,形成持续数天低温阴雨,对农业生产不利。根据这个特点,应充分利用天气预报,抓住冷尾暖头适时播种。
立春和春分的区别:立春主要是古代四季的开始,而春分则是表示太阳运动的一个规律而已。采纳一下吧
简单地说,立春,就是代表看春开的开始,(而四个立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开始。)春分,太阳在天球上从南向北移动,运行到天球赤道和黄道的交点,此时称为春分,是北半球春天的中点(分者半也,这一天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约发生在3月21日,这一天时昼夜等长,所以称为“分”。
立春主要是天文春季的开始,而春分则是表示太阳运动的一个规律而已。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立春,其含意是开始进入春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春分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赤道,全球绝大部分地区昼夜几乎相等,而在北极点(北纬90)与南极点(南纬90)附近则可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春分后,阳光直射位置继续北移,北半球开始昼长夜短。立春和春分都属于春季,立春是春季的开始,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我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